上海寶鋼有一名專家型工匠,他是寶鋼熱軋廠的技能專家王軍,他的創新成果每年為公司創造直接經濟效益上億。
王軍曾獲國家發明金獎14 項、國際發明金獎4 項,先后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得第十三屆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稱號。
從技校生成長為工人發明家
畢業于寶鋼技校的王軍,在業余時間完成了機械電子工程??坪蜋C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系統學習,同時完成了高級技師培訓。他在崗位上逐步成長為擁有8 項崗位證書的軋鋼精整工藝技師、鉗工高級技師和創新型技能專家。
熱軋層流冷卻均勻裝備技術是王軍十多年來持續開展的三大創新攻關項目之一。王軍的熱軋帶鋼柱塞式層流冷卻系統研發始于2005 年,針對熱軋層流區域高溫多水環境,王軍創造性地提出內置寬度遮擋控制設想。王軍經過傾力研究,成功設計完成應用于熱軋2050 毫米產線的冷卻系統成果。這項發明填補了一項國內重大裝備成套技術的空白,提高部分品種鋼成材率0.8%,7 年直接效益超過5 億元。
2017 年2 月,王軍二度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王軍告訴記者,獲獎的《高強度全密封精整矯直機支承輥技術》就起源于熱軋2050 毫米產線的一個國產化科研攻關項目。
王軍在原有攻關成果的基礎上,對該技術進行了長達8 年的系列科研攻關。他在中板及厚板線成功開發了矯直機支承輥系列技術,使其密封結構具有防塵和防泄漏功能,不僅完全杜絕了油污板,而且還同步實現了支承輥油脂添加的免維護,攻克了影響板材質量的行業性難題,年創造經濟效益達5000 余萬元。
在一線崗位,王軍像科學家那樣鉆研和執著,改變了以往此類核心裝置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該領域由空白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熱衷帶徒傳技藝的“工人教授”
王軍立足現實積極開展創新入門培訓、創新大篷車、創新指導活動日和創新結對等活動,形成創新工作室、發明創造協會、創新小組、全廠群眾合理化建議和自主管理的四層次群眾性創新工作機制和平臺。
在寶鋼,王軍兼任熱軋廠職工發明創造協會會長達16 年,培育出5 名寶鋼工人發明家,帶領創新團隊共申報國家專利超過800 項,囊括國內外各類創新成果獎87 項,近5 年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3 億元。
作為具有強大創新創造能力、社會影響力的高技能專家和著名工人發明家,王軍被聘為寶鋼人才開發院兼職教授。他編寫培訓教材近15 萬字,每年承擔技師、創新骨干、寶鋼青蘋果和寶鋼OTM 培訓班等培訓40余次。據寶鋼人才開發院統計和備案,王軍2009 年至今累計培訓300 多場,培訓人數超兩萬人次。同時,王軍擔任9 家創新工作室導師,一批創新工作室在他的帶領下成長為寶鋼骨干創新工作室。他被授予寶鋼創新基地創新活動優秀指導志愿者、優秀兼職教授等榮譽。